宣城旌德:非凡十年 建设绿色宜居美丽城乡

2022-10-09 15:23:16 来源:人民网 作者:汪瑞华 汪红潮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党的十八大以来,旌德县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凝心聚力、披荆斩棘、十年一剑,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乡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擘画了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蝶变·城市空间格局突破

  十年来,该县坚决贯彻“紧凑城市、精明增长”城市建设理念,以补短板强功能,建路网优通行,铺管网改民生为重点,着力打造“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美”皖南山水之城。按照“改造老城区、建好新城区、发展高铁新区”的思路,合理配置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中心城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协调并进,城市规模、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

  扩能·城市路网能级提档

  十年来,着力提升中心城区枢纽能级,扎实推进城市道路路网建设,完善城市主次路网级配,构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体系,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完成江村大道、G330、S207西迁、和平路、中学路、梓山路一期、高铁新区支路网项目等23条市政道路建设,加快梓山路二期、环城东路、兔儿山东路北延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已初步建成“一环两横两纵”骨干路网体系,截至2021年底,建成区内已建成道路总长度58.21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6.7平方米。

  安居·城乡统筹发展共享

  十年来,统筹推进城乡住房民生保障工作,从城市到农村,全面改善城乡群众住房条件。围绕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及配套完善,全县累计完成新开工棚改1016套,累计让3000名群众实现“出棚进楼”。开发房地产项目54个,开发总建筑面积192.81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1年的28.6平方米提升至如今的38平方米。围绕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全县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3439万户,惠及农村人口近3万人,真正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宏伟目标。

  宜居·城乡人居环境提质

  十年来,以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对景观环境较差或设施不完善的小区、路段进行改善提升,系统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全县累计改造老旧小区96个,改造建筑面积49.58万平方米,改造户数5500户。实施徽水河、白沙河绿道段、江村大道段沿线立面改造,全长6.01公里。实施灵芝公园周边建筑第五立面改造,改造面积18万平方米。同时以农村生活垃圾运行体系和设施载体建设为重点,“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建成。

  惠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

  十年来,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构建起惠民便民、功能多元、均等化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梓阳学校、宣城旅游学校、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建设,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体育中心体育馆、粮食储备库项目等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配套。

  宜游·绿色生态优势厚植

  十年来,先后建成灵芝公园、梓山公园等城市公园。截至2021年底,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9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33.34%。对城区徽水河、白沙河、江坑河等5条城市内河进行综合整治,打造沿河城市特色滨水景观带。完成胜利路、南街、河西北路等14条老城区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改造长度6.58公里。针对城市行蓄洪能力问题,实施城区污水管网提质增效等工程,谋划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营造健全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更加优美,城市水环境不断改善,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传承·历史文化根脉延续

  十年来,共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5个,省级传统村落1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规划先行、实施规范,公布历史建筑20处,并制定保护图则进行专项保护和活化利用。谋划城市风貌改造项目,新建口袋公园和8处街头绿地,对徽水河和白沙河左岸进行风貌改造,建成解放街历史文化街区。

  下一步,旌德县将以满足人民宜业宜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汪瑞华 汪红潮)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