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市靖边县历史沿革

2020-01-23 23:01:3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靖边史称“夏州”、“朔方”,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设“靖边(取“绥靖边疆”之义)卫”,清雍正九年(1731年)设“靖边县”。 

建置沿革

据县内小桥畔、褡裢沟等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靖边县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约前16—前7世纪,靖边县域为少数民族狁聚居的地方。

春秋时,县域为少数民族白翟所居。周敬王八年(前512年),晋灭翟,至周烈王七年(前369年),县域一直属晋。晋灭后,属魏。魏惠王后元五年(前330年),魏秦雕阴之战后,魏将上郡15县献于秦,今县境归秦。

秦统一六国(前221年)后,县域属上郡。

汉时,县域置上郡奢延县。西汉,隶属朔方刺史部。

东汉时改属并州刺史部。

三国西晋时县境为羌胡所据。

东晋十六国时,县境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秦所据。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后秦赫连勃勃拥兵自立,占据上郡,建大夏国,并于义熙九至十四年(413年—418年)在今县境北部筑都统万城(今红墩涧乡白城子)。

南北朝时,北魏于始光四年(427年)灭掉大夏,于神四年(431年)建立统万镇,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设岩绿县,太和十一年(487年)改置夏州,县域分属化政郡、阐熙郡,其西部属山鹿县。北周保定四年(564年)东部设宁朔县(治所在今杨桥畔),属弘化郡辖。

隋开皇元年(581年),撤弘化郡复设夏州,开皇三年(583年),改夏州为朔方郡,撤山鹿县,辖地并入长泽县。县域分属朔方郡长泽、岩绿、宁朔县。恭帝义宁元年(617年),梁师都在夏州建立梁国,县域属梁。

唐武德二年(619年)宁朔县归唐。武德六年(623),在宁朔置南夏州。贞观二年(628年),消灭梁师都,复改弘化郡为夏州,撤南夏州与宁朔县,并将岩绿县改为朔方县。贞观五年(631年)复设宁朔县,长安二年(702年)又撤。开元四年(716年)再设,开元九年(721年)再撤。不久又设。

五代十国时废道建置。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袭唐建置,县境属夏州朔方、宁朔、长泽3县。

宋时,县域为北宋、西夏反复争夺之地,初属宋,后长期分属西夏夏州、龙州、洪州、宥州。

元时,县域属陕西行中书省延安路。

明洪武六年(1373年),设靖边卫,是年又设靖边道。成化三年(1467年),设靖边营。

清康熙元年(1662年),撤靖边道,原所辖营、堡统归榆林道管辖,同时设靖边所。雍正九年(1731年),置靖边县,隶属榆林府。乾隆八年(1743年),靖边县改属延安府管辖。以新城堡为县城。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镇靖堡为县城。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设榆林道,靖边归榆林道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五月二十八日,刘志丹率红军打开县城镇靖,民国靖边县政府迁往柠条梁,占据今柠条梁镇全部,东坑乡大部,三岔渠乡与龙州乡部分村庄,共设3乡8保147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月。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将横山县苏维埃政府和东、西靖边县苏维埃政府合并为靖横县苏维埃政府。十月,横山中心县成立后,又设靖边县。是年,靖边县划归三边分区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民国三十年(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将原来23个县调为29个县、市。靖边县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直属县。解放战争时期,靖边县属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管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七月,三边分区撤销,靖边县由延安分区管辖。

1949年吴旗县撤销,凤凰、罗涧两区划归靖边。

1950年吴旗县恢复,上述二区又划给吴旗。

1950年—1968年,靖边县隶属榆林分区专员公署。

1968年—1979年,靖边县隶属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至2000年,靖边县隶属榆林地区行政公署。 [6] 

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靖边县隶属榆林市。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