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市长泰县历史沿革

2019-11-10 21:23:3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夏商(前2070~前1046年)属扬州之域。

  西周(前1046~前771年)属七闽地。

  春秋战国(前770~前256年)属越地,即“百越”族居住区。

  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闽越故地划为闽中郡,长泰属闽中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闽中郡分为东海、闽越、南海三个诸侯国,长泰属闽越国地。

  始元二年(前85年)以江淮建会稽南部都尉,在东瓯置冶县,长泰隶属冶县地。

  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会稽又分东南两部,以南部置侯官等五县,长泰属侯官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增设东安县,长泰属东安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隶属扬州,改东安县为晋安县,长泰属晋安县。

  元康元年(291年)扬州改江州,长泰属江州晋安郡晋安县。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

  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晋平郡复为晋安郡;

  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隶属东扬州。

  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升晋安郡为闽州,辖南安等郡;

  天嘉六年(565年)仍设晋安郡、南安郡,直隶东扬州。

  光大二年(568年)升晋安郡为丰州,辖南安郡。长泰仍属诸郡之晋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今福州),改南安郡为南安县,长泰属泉州南安县。大业二年(606年),改泉州为闽州,长泰属闽州南安县。大业三年(607年),改闽州为建安郡,辖闽、建安、南安、龙溪等四县,长泰属建安郡南安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南安郡为建州,长泰属建州南安县。

  武德五年(622年),置丰州,长泰属丰州南安县。

  贞观九年(635年),撤丰州并岭南道泉州,长泰属岭南道泉州(今福州)南安县。

  嗣圣元年(684年)置武荣州,长泰属岭南道武荣州南安县。景云二年(711年),以武荣州为泉州(今泉州),长泰隶闽州都督府泉州南安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泉州为清源郡,长泰隶江南东道福建都防御使清源郡。

  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称泉州,长泰属泉州都督府南安县崇教里地。

  大历六年(771年)长泰属福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泉州南安县。

  贞元十九年(803年),南安县划出永丰、明盛、绥德、武德等四个乡,置大同场,长泰属泉州南安县大同场武德乡。

  乾符三年(876年),邑长张思进为“便输纳”,以乡置场,升为南安县武德场。

  光启二年(886年)光州农民军领袖王潮入泉,观察使陈岩表王潮为泉州刺史。长泰属泉州王潮据地。

  文德元年(888年)武德场因避讳“文德”年号,改武胜场,后又改为武安场,隶泉州。

  乾宁四年(897年),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长泰属威武军泉州南安县武安场。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长泰属闽王国泉州南安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闽,长泰属大闽国泉州。

  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南唐灭闽。长泰为南唐留从效据地,属泉州。

  后汉乾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长泰属之。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即南唐保大十三年,武安场改建为县,命名为长泰县,属清源军仍为南唐留从效据地。县治设于县境南部(即今之县城)。

  宋建隆三年(962年),长泰县隶清源军泉州,为陈洪进据地。

  乾德二年(964年),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仍为陈洪进据地。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陈洪进纳土复为州,长泰属威武军泉州。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陈洪进以漳、泉二州归宋,长泰始归宋,属威武军泉州。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因长泰距泉州三百余里,征粮运输不便,由杨海等人,请于泉州太守林金吾,奏准朝廷,割长泰归漳州,隶威武军。

  雍熙二年(985年),长泰属福建路漳州。元初沿袭宋制。

  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福建行中书省。

  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漳州为漳州路,长泰归属漳州路。而此后,长泰上隶的省一级屡次变更,至元十六年改置宣慰使司。

  明,清属漳州府。清顺治元年(1644年),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属中华民国漳州府,后废除府州建制,长泰属福建西路观察使管辖。

  民国3年,改设闽海、厦门、汀漳、建安四道,长泰县属福建省汀漳道。

  民国7年,属闽南护法区。民国9年再属汀漳道。

  民国16年,废汀漳道,长泰县直隶于省。

  民国22年,十九路军在闽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分为四个省,长泰县属龙汀省。

  民国23年1月,长泰县复为福建省直辖;同年7月,福建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长泰县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长泰县改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9月长泰解放后,全县划分为4个区:第一区(城关)、第二区(古农)、第三区(岩溪圩)、第四区(枫洋圩);共辖54保(暂用民国时期保名)。

  1950年3月,实行以区辖村。第一区15村,第二区12村,第三区17村,第四区13村,共57个村。1951年,实行以区辖乡(镇),全县4个区辖48个乡(镇)。1952年,增设第五区(坂里)。1953年,全县5个区辖53个乡(镇)。1954年3月,全县5个区辖49个乡(镇)。

  1955年9月,全县5个区合并为欧山、岩溪、枫洋、坂里4个区,共辖53个乡。1956年3月,全县改为城关直辖镇和欧山、岩溪、枫洋、坂里4个区,下辖55个乡(镇);10月,合并为欧山、岩溪、枫洋(今枋洋)3个区,下辖35个乡(镇)。

  1957年11月,创办国营古农农场,划出欧山区2个乡、岩溪区2个乡归该场管辖。

  1958年2月,实行撤区并乡,将全县3个区所辖35个乡(镇)合并为18个乡(镇)。5月,再度合并为16个乡(镇)。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划分为5个公社、52个生产大队。1959年,公社改以驻地名称命名。

  1963年,恢复城关镇建制,属城关公社管辖。1984(8月,岩溪公社改为岩溪镇)。

  1984年10月,政社分开,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村,农(林)场的大队改为作业区或工区。全县划分设2镇4乡,下辖6个居委会、53个村;4个国营农场,下辖24个作业区。

  1985年至1986年,撤销人和乡,其所辖10个村并入武安镇。1987年至1988年,武安镇增设城关村。

  1990年,长泰县共设2镇3乡,下辖6个居委会、54个村。

  1992年陈巷乡、枋洋乡改制为陈巷镇、枋洋镇。

  1997年,长泰县面积912.6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4镇1乡1国营农场。

  2008年,长泰县下辖:武安镇、岩溪镇、陈巷镇、枋洋镇、坂里乡、古农农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林墩工业区、长泰经济开发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