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永远是热血

2009-07-17 00:00:00 来源:网站首页-昭阳党建网 作者:任天能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作为共产党的干部,心系的,应该是群众利益;倾注的,应该是满腔热情;发挥的,应该是领头作用。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共产党的好干部,就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吴正亮在哪里工作,哪里的水就活泛起来;在哪里谋事,哪里的空气就清新起来,热情就燃烧起来。

  灾害 在忘我的工作中如浪潮般隐退

  2008年7月14日,昭通市昭阳区盘河乡突降特大暴雨,12小时平均降水量达346.5毫米,一夜之间倒塌民房350间,受损1466间,暴雨持续时间之长、雨量之大、破坏程度之深,灾情之严重,是全省气象资料记载中极为罕见的。可这样的灾害创造了零死亡的奇迹。是谁组织了这次抗洪抢险工作?是当时盘河乡党委书记吴正亮(现任旧圃镇党委书记)。

  7月14日那天,吴正亮正在乡政府忙碌着。中午的一场特大暴雨,让吴正亮异常警觉起来。他想起了1991年盘河乡发生的泥石流致使274人瞬间被淹埋的惨景。于是,吴正亮立即安排抗洪抢险工作。可是傍晚8点左右,特大暴雨又开始袭击盘河。吴正亮便不假思索召开了班子会议,安排部署抗灾防灾的各项任务。晚上10时,雨势更加猛烈,吴正亮焦急不安,亲自率在家几个领导实地查看雨情。几个领导都劝他说:“书记,你在家坐阵,我们下去查看就行了。”他说:“不行,雨下得太大,不亲自去看看我放心不下。”走出乡政府,来到集镇上,大家都被眼前肆虐的洪水惊呆了:洪水浊浪滔天,翻堤越岸,涌向集镇、道路和村庄。透过手电筒微弱的光线,只看见到处都是咆哮的洪水,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河,稍有不慎就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面对如此险情,吴正亮没有退缩,下令迅速启动盘河乡抗洪救灾应急预案,快速组织乡、村、组干部奔赴全乡9个村委会查看灾情,并组织群众及时疏散,要求群众坚决不能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地带停留和住宿。而吴正亮自己,却带上几个同志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奔向灾情最严重的油榨房村,同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灾情。

  在整个的抗洪救灾中,吴正亮同志始终坚持在一线,饿了吃点方便面,渴了喝点矿泉水,疲劳至极了便就地打个盹。14日至15日,为动员群众紧急转移,他连续工作两天两夜没合眼。在泥石流肆虐现场、在受灾农户家中、在被摧毁的村庄旁,每一个角落都是他忙碌的身影。当吴正亮冒着倾盆大雨在交通阻断的情况下,徒步深入到油榨房村胡家湾时,得知被洪水淹没的一间房屋内还有一位80余岁的老人,此时洪水不断袭来,冲击着土墙,老人随时都有被冲垮房屋掩埋的危险。在千钧一发之时,吴正亮不顾同志们阻拦,带头冲进被洪水围困的屋内。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当焦急的人们终于看到吴书记和两位乡干部把老人背了出来时,大家悬着的心才得以落下。

  重建 在表率的工作中如春笋般拔节

  当吴正亮看着不少群众奋不顾身鏖战洪魔,看见不少群众离开家园露宿野外,他心情十分沉重。吴正亮在主持召开的盘河乡四套班子紧急会议上,他以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强烈责任感来要求全乡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心系防汛一线,心系灾民疾苦,全力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在防汛抗洪的危急时刻,一方面,吴正亮要求党员干部冲在最前线;在临危转移时,吴正亮却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走在最后面;吴正亮这样要求别人,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吴正亮率先垂范,甘当表率,始终奋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为了让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所、有病能医,他在全乡机关动员会上说,各部门要有人上人、有钱出钱!特别是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日子里,面对灾后满目残垣断壁,吴正亮没有被面前的困难吓倒,提出“立足生产自救,积极争取各方支援,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的口号,并亲临各村召开受灾群众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安排部署群众的安抚和生产自救工作,将全乡党员干部职工分为九个工作组,实行挂钩责任制,并与村“两委”签定灾后恢复重建责任书,全乡党员干部职工包干到户,与灾民签定恢复重建协议,吃住在救灾帐篷里,工作在受灾群众中,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吴正亮带领班子领导积极协调救灾恢复重建资金。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全区共有74个部门挂钩帮扶230户重灾户,累计争取社会各方捐款和市、区两级项目资金430余万元,为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 在奔忙的工作中如闸阀般开启

  吴正亮在盘河乡的三年时间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一个同志问:“吴书记,怎么不见你去整点别的,只见你一天都在工作?”吴正亮笑着答道:“我的业余爱好,就是工作。”吴正亮带着火一样的热情,积极奔走,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争取项目,动员全乡社会力量,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三年的时间,就为盘河乡争取了三千万元的投资项目。在劳务输出方面,由于工作有方,有序输出3500余人次,全乡外出务工收入突破4000万元,成为全乡经济收入的新亮点。

  2009年1月,吴正亮被调到旧圃镇工作。旧圃镇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发展缓慢、社会矛盾突出、机关作风涣散,成为制约旧圃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吴正亮觉得各项工作亟待理顺。针对存在的问题,吴正亮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放在了老百姓身上。他白天深入村社,晚上召开会议和找部分乡村干部座谈。在他的带领下,旧圃镇的许多领导、干部也放弃了周末及节假日,积极投入工作中。他跟在盘河乡一样,着手抓好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制订和完善了机关干部管理考核的相关制度,充分调动了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全镇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为了加快旧圃镇的发展,他随时主动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如实反映旧圃的困难,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加强旧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培植产业。在市区两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旧圃镇确立了突出葡萄井片区和小寨子自然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作用,围绕“发挥区位优势、加大产业培植、整治村容村貌、创建乡风文明、体现彝家乐”思路,把葡萄井片区打造成“青瓦白墙、流水庭院、桃红柳绿、果实飘香”的新农村;在小寨子自然村围绕“提高民房居住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提升民族文化特色”的思路,把小寨子自然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文化丰富的彝族聚居新农村。

  在吴正亮带领下,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旧圃镇础设施建设多起来了、社会矛盾逐渐得到解决、干群关系日益好转。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转变了,经济社会发展了,老百姓脸上的笑容露出来了。目前,旧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个接一个开工启动,老百姓说:“吴书记才是我们的好父母官,旧圃有希望了。”听到这样的话,吴正亮才真正感觉到,金杯、银杯,真的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