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问题处置“最多一小时” ———“努力交出改革高分报表”系列报道之二

2020-12-11 08:00:00 来源:定海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今年以来,区交通运输局在省内创新开展综合交通快速处置“最多一小时”改革,通过打造事件处置中枢平台,再造综合交通处置流程,优化人员、技术资源配置,提升交通服务质效。截至11月底,定海交通“最多一小时”应急指挥中心已累计受理各类交通问题1080件,其中一小时办结187件,一小时到位150件,一小时响应743件,各类事件处置效率较以往提高70%。

  问题集中统筹处理

  上午9时12分,区公路养护部门接到情况反映———柯梅岭隧道附近一处护栏因交通事故被撞毁。就近的白泉公路养护站工作人员随即前往处理,并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了护栏更换。

  护栏清理到位平均用时从54.5分钟缩短到了28分钟,路面油污清理到位平均用时缩短到23分钟,绿化带清理到位平均用时缩短到17分钟……白泉公路养护站的快速处理效率得益于今年我区综合交通快速处置“最多一小时”改革。

  近年来,我区道路交通类问题多发,在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影响。同时,由于交通运输部门与镇(街道)及其他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平台,在办理群众反映事项过程中,遇到需要镇(街道)和其他职能部门配合联动处理的问题,往往很难第一时间联系到位。

  我区于今年4月启动综合交通快速处置“最多一小时”改革,通过设立定海交通“最多一小时”应急指挥中心,对所辖接收的各类道路交通问题信息,根据交通事件大小进行统筹指挥调度,并借助动态监控网络及定海交通“最多一小时”工作群实时联动反馈,确保各类道路交通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重塑流程形成闭环

  记者在定海交通“最多一小时”应急指挥中心看到,这里配备了电子大屏显示、集中控制、指挥调度等系统,现场工作人员除了通过各监控探头实时了解各交通点位情况外,还对各平台接收到的各类道路交通问题进行落实。

  当天9时3分,应急指挥中心在定海交通“最多一小时”工作群内接到临北线延伸段石子散落的情况反映。该中心工作人员随即通知责任单位、舟山市宏道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核实处理,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限时完成了路面清扫,并将处理情况以图文形式反馈至工作群。

  “各镇(街道)转办件、群众投诉、日常巡查,以及‘12345’‘110’等平台反馈的各类道路交通问题,都会统一到我们这里进行处理。”定海交通“最多一小时”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张玲华说,该中心在接收到问题后,会指令相关职责单位赶赴现场查验核实,根据核实结果统一分派至相关职责科室限时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形成以“发现、上报、交办、回传”的闭环模式。

  张玲华告诉记者,对于遇到道路交通问题处理难度不一的情况时,区交通运输局综合分析以往案例,根据实际情况,选取30种现场情形确定“最多一小时”办结、到位、响应三级清单。作为问题处理重要组成部分,定海交通“最多一小时”工作群,囊括了交通运输部门、交警部门、公共交通类企业、镇(街道)、管线单位、新闻媒体和热心群众代表等,实时反馈各类道路交通问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中心处置问题的效率。

  全天候监管全域化覆盖

  道路交通问题多为突发事件,为及时处理各类道路“急症”,区交通运输局还根据往年道路交通问题涉及部门领域及频次,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三支“7×24小时”交通应急联动专班,实时接收处置综合交通问题任务,牵头开展人员调度、隐患处置等工作。

  同时,区交通运输局排摸梳理了辖区内道路、桥梁、隧道、车站码头等交通点位,逐步汇集交通资源,其中首批将交通运输部门管辖以外的95个监控探头协调接入应急指挥中心,拓展发现道路交通类问题的覆盖面,并将交通执法车辆车载监控、交通执法人员执法记录仪接入平台,将日常交通执法工作和指挥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实现全域交通要素全天候监管,构建定海交通全域“监控网”。

  自综合交通快速处置“最多一小时”改革实施以来,为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问题排查处置机制,区交通运输局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道路交通隐患数据库和预防模型,不定期开展数据对比和实地排查,根据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巩固各类别,将道路交通隐患事项划分为“红、黄、绿”三个预警等级,统一由指挥中心管理,做到提前预防、提前处置,最大限度消除道路出行影响。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还将以现有三级任务清单为基础,对交通领域内其他问题事项开展再梳理,逐步将“最多一小时”服务范围从公路路面问题为主,拓展至道路交通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