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福生---市上坪人民世代怀念您 2010.01.15

2010-01-15 17:21:00 来源:攸县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贺福生(1923~1987),字兆福,世居攸县市上坪长竹村黄竹冲组。其先祖贺国儒(字书林)、贺锡星、贺锡廷均系清代增生,皆以忠厚宅心,好善乐施闻名乡里,其谊行善事已载入《攸县志》(同治版)。贺锡星膝下四子:龙吉、龙嘉、龙吟、龙台,锐志科名,并擅文誉,时称“四俊”。父亲贺兴梅,字萼华,出生于列强入侵,经济衰败,民生艰难的清朝末年,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家境十分贫苦。所生七子,其中两个儿子被抓当壮丁,1949年秋在长沙参加陈明仁、程潜湖南和平起义,走向革命行列。贺福生排行第三,从小跟随父亲到东乡担脚挑煤维持生计。解放前夕,目睹国民党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民不聊生的现实,在地下党丁茂荣、丁宗伦等人的革命影响下,积极参加地方减租反霸和保护粮仓,禁止米谷外运的活动。

  1949年解放,贺福生又积极投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农业合作化运动。1952年4月经王清池、刘德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任长桥乡副乡长,1952年任第五区公所(驻地高枧)副区长,1954年任皇图岭(四区)区委副书记和新市(二区)区委书记。1955年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次年提升为部长。1964年9月在攸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人民委员会副县长。1971年任市上坪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3年7月任攸县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1978年8月任攸县农办主任,兼党组书记。攸县建国初期和第一届、第二届中共攸县县委委员,第三届、第四届中共攸县县委常委。1983年光荣退休。毕其一生,投身革命四十余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攸县的社会稳定,为农村的繁荣发展,为家乡建设,始终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呕心沥血,勤奋工作,取得了极其辉煌的业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至今仍然以“党的好干部,农民的好儿子”光辉形象炳蔚人间。

  我县北乡历来怕旱。干旱年成,颗粒无收,发生饥荒,旧社会很多人流离失所,讨米逃荒。新中国成立后,大都靠国家开仓救济。1970年秋,湘潭地区组织攸、醴两县人民修建酒埠江东干渠水利工程,贺福生主动请缨,担任攸县段指挥长。他为首的工程指挥部组织二万多名劳动力,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条件下,靠肩挑手挖,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移动土石方137.51万立方米,完成22.5公里长的渠线开挖和4座渡槽、26个隧洞、4处倒虹汲管的施工任务。同时,及时抽调资金和材料,组织市上坪的劳动力,修建从鹏乐安塘至河田泥湖里36华里长的市坪支渠,又顺藤结瓜修建毛细水渠50余华里,共架设21只隧洞,6座渡槽,鹏江和鸭公陂两处倒虹吸管,使鹏江、鹏富、长桥、长竹、河丰、河田、河良、市先、市城9个村近9000亩农田自流灌溉,旱涝保收。

  市上坪地处穷乡僻壤,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交通闭塞,人民群众行路难;山上光秃,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灾害频发;全县很多地方用电,而市上坪群众却用煤油灯、纸篾照明。1971年,贺福生调任市上坪公社党委书记后,他带领全社人民苦战三年,一年一个行动,一年一个足印,解决了影响市上坪经济发展的交通、电力问题,治理了一万余亩荒山荒坡,建成了市上坪东南部万亩杉木林基地。

  贺福生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对农民的疾苦有着长期的切身体验。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农村还是满目疮痍,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很多农民还吃不饱饭。贺福生与当时一些极“左”干部不同,经常在会议上,再三执言,要体贴农民,关注民生疾苦,要政简刑轻,宽厚松驰,要与民更始,使民以时,给以休养生息,要鼓励农民生产自救,不要动不动就以大帽子吓人,千方百计维护群众利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1970年上级号召不准私人建房,全县少数地方组织干部强行拆毁社员私建房屋。市上坪公社一些干部在长华大队拆毁一户社员的住房。贺福生刚调来市坪未能及时制止,但他多次要求大队给这户人家安排公房居住,并严令坚决制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同年,市上坪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些大队却盲目地向国家送交“三超粮”,留给社员口粮不足。次年,发生春荒,国家下拨了一批返销粮。公社一主要领导正在县里开会,表态说,市上坪自力更生,不要返销粮。贺福生得知,非常气愤,批评这是于群众的利益不顾,睁着眼睛说瞎话。当即打电话到县里,要了这批返销粮,分配到口粮确实困难的群众手中。

  贺福生忠厚本分,有着矢志追求正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面前,沉着冷静,不随波逐流。在整风反右、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中,不盲目跟风,不落井下石,善待和体谅处于逆境的同志。攸县地下党员、离休老干部贺铁成,1955年在省城文化部门被错误打成胡风反党分子,坐过几年牢。1962年遣送回到皇图岭湖鸭塘劳动改造,落魄之人处处受人鄙视。时贺福生正在皇图岭蹲点。有一次,贺铁成在路上碰到贺福生,正想回避,可贺福生老远就向他打招呼,并走向热情地握手说:“十几年不见,你老了,老贺,你的问题主要是省里处理的,我确实帮不到忙。如果是县里处理的,我多少可以说点话。”说着从衣袋里掏出五元钱和20斤粮票交给贺铁成。又说:“你就不要见外,慢慢熬下去,相信上级总会有个恰当的处理。”以后,贺福生又两次给贺铁成粮票和钱,每次都让贺铁成感动得热泪盈眶,增添了他度过患难人生的勇气。贺福生与贺铁成在土改时共同工作过一段时期,了解贺铁成的情况。其父是革命烈士,本人是地下党员,为攸县解放作过贡献。落难后,又身体患病,生产队总是安排他担粪、打石灰一类的苦力活。贺福生多次找大队支部书记打招呼,要给这位老同志适当照顾。1980年,贺铁成平反后说:“贺福生是他遭难时期唯一一位在职老领导给他关照的人。”在阶级斗争的残酷岁月里,贺福生的举动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贺福生娶醴南台上杨氏,字菊英,幼娴姆训,慈惠端庄,相夫教子,备至勤切。2002年杨氏八旬,市上坪中学校长、世侄丁松郁撰有《杨大孺人八旬寿序》。生二男一女,长子凤龙,字胜生,任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正处级审判员,第四届、第五届株洲市政协委员,历来以廉洁、公正、精细办案而著称。
  贺福生去世后,葬其老家泰华山脚下龙花洞。其墓掩映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书林吐馥,龙山含香。清明时节,山上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远近村民都自觉地走上山去,在墓前悼念这位久誉盛名的尊者。 

编辑:刘洁琼

[ 审核:yxnews]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