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习俗:上年纪的妇女初一十五不吃早饭 家长不打骂吃饭的小孩

2020-04-28 11:17:17 来源:湖里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民以食为天。本地人把“谋生”说成“赚吃”,还有“吃饭皇帝大”,“歹命做也要好命吃”之说。 除非有特别的急事,不然是不能打扰正在吃饭的人,家长也不打骂正在吃饭的小孩。

  有的上了年纪的妇女每逢初一、十五不吃早餐,谓“减大顿”,节食,留与子孙享用。

  农耕经济时期,日常三餐以大米、番薯为主食,一般是中午吃干饭,早晚吃稀饭。煮大锅稀饭时,捞出一小部分当成干饭,叫做“捞饭”,敬神或是给干重活的人吃。用小咸草袋或纱布做成的小米袋子装上米放入大锅稀饭中煮,捞出来叫做“袋仔饭”,让小孩子吃。

  稀饭俗称“糜”。很稀的稀饭叫做“暗糜仔”,很稠的稀饭叫做“拷头糜”。稀饭除了白米糜、番薯糜之外,还有“甜糜”、“咸糜”。“甜糜” 一般掺红枣、桂圆、红糖。“咸糜”为旧时禾山常见主食, 煮法较多,有用芋头块、豆腐粒、蚵干或鲜蚵煮成的“蚵仔干糜”、“蚵仔糜”,也可以掺高丽菜、芥菜、南瓜、马铃薯做成“高丽菜糜”、“芥菜糜”、“金瓜糜”、“番仔番薯糜”。食用“咸糜”时,习惯 上要浇葱头油、撒姜丝和胡椒粉。

  番薯是当地最重要的杂粮。“番薯饭”、“番薯糜”、番薯块和着水煮成的“番薯汤”曾经是当地最常见的主食。番薯还可以在开孔的铁板上刨成丝条,掺米做成“葱卷仔饭”、“葱卷仔糜”,口味有点甜。将番薯磨碎后滤出浆水,沉淀后晒干就成为“番薯粉”,可以用来勾芡、做蚵仔煎。滤去浆水的番薯渣掺米做成的稀饭叫“番薯糊”,又称“芋磨糜”,比较难吃。番薯切成片叫“番薯干”,刨成丝条 叫“番薯签”,晒干以后可以贮存好几个月,吃到来年;做成的“番薯干(签)饭”、“番薯干(签) 糜”,味道比较香。

  将新收成的大麦去皮碾碎后掺上米、番薯块或番薯干煮成的稀饭叫“麦糊”,新鲜芦粟(高梁)掺米做饭,则为“芦粟饭”。

  日常三餐的下饭菜,除了青菜之外的小菜,俗称“配糜、饭的咸”。常见的“咸”有:

  豆豉,可以煮成蚵仔咸、肉咸、鱼咸、“土豆”(花生)咸;菜脯,用菜头(萝卜)腌制,常见的有炒菜脯或者“菜脯煎蛋”;咸菜,有萝卜缨、芥菜、高丽菜腌制等诸种,还有用莴苣腌的“笋菜”, 用高丽菜芯腌的“菜心”,用黄瓜腌的“奄瓜仔”;炒花生仁,以盐水浸过的为佳,俗称“大碰仁”; 麦螺,用海滩上的泥螺腌制;油条或淋上酱油的鲜豆腐;讨小海所获的尖拇螺、加锥螺、花鲦、蚵流仔等。

  吃饭有不少规矩。碗底留饭叫“讨债”;小孩子留碗底会被说将来“娶猫某(麻脸妻子)”;鸡爪 俗称“鸡脚爬”,小孩子吃鸡爪写字时手会抖;吃饭忌用筷子指人;忌把筷子插在饭上,因为祭奠死人时才把筷子插在饭上;忌用筷子敲碗敲碟,据说那是讨吃、吵吃;忌用手掌托着碗底,据说乞丐才那样端碗;不能手抓筷子同时又拿烫勺打汤,不能在进食时发出“啧啧”声,否则会被视为“没教示”(没教养)、“饿鬼”;招待客人时,客人不能先动筷,客人未离席主人不能收拾碗筷,先离席的人要道一声“你们慢用”才能起身离开。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