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矿区衣着习俗:耐劳苦 尚节俭 讲实惠

2017-01-23 15:03:13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落薰 责任编辑:任燕萍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服饰是人们对衣服和装饰物的统称,是体现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地处山区,旧社会劳作行路衣物耗损量很大,人们养成了耐劳苦、尚节俭、讲实惠的习俗。“冬能保暖,夏可遮体”,是基本的要求。广大贫苦农民夏天男人赤上身,下身穿短裤;女子破衣烂衫遮体。冬天将春秋穿的夹衣裤絮上套子以保暖。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仍然流传着“冬穿棉,下改单,一个布衫全家穿”的顺口溜。

       20世纪70年代初,化纤织品进入市场,针织、纺织品花色品种日益丰富,“尼龙袜子懒汉鞋,瘦腿裤子短半截”是当时人们衣着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西装革履”取代了昔日的粗布衣衫,“城乡一体化”使人分不清干部、工人和农民。服装鞋帽的市场化,把广大妇女从昔日的“纳鞋底,做鞋帮,穿上夏装备冬装”的繁重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加入到市场流通的大潮中。

       清末至民国初年,矿区境内无论男女老幼,衣服多以青、蓝、黑为主,夏季穿白色和土花色衣衫。衣服用料,富户多穿绸缎、皮和纱等,有时还绣上图案。衣服样式多为长袍、长衫,出门做客时外套马褂,以示庄重。也有用洋布料制作的。贫苦百姓多用土布作衣料,用土法煮染,看上去粗糙,但穿起来结实。衣服样式,上衣无论是富户穿的长袍还是穷人穿的短衫,都是直圆领(俗称俊式领)大开襟,又称偏襟布衫。纽扣多用布带结成蒜疙瘩扣,而女子衣服上蒜疙瘩扣,为求美观,多结成各种图案形式的。下身穿宽腿大裆裤,裤裆上面缝半尺宽的裤腰,掩住后用裤带系住,俗称“掩腰裤”或“打褶裤”,前后不分,可两面互穿。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