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秤传承人刘庆文:坚守百年技艺

2017-02-02 16:48:14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郭海英 责任编辑:黄海洋 字号:T|T

  做一杆秤大约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先选材,然后刨圆,之后还要用碱水浸泡,打磨,钉秤花等等。原本粗糙的一根木头在刘庆文手中渐渐变成笔直光滑的秤杆,待校验好刻度钉上秤花,一根秤杆就算基本完工了。

  刘庆文说,做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做杆秤就是做良心,杆秤匠对职业很虔诚,从不因操作失误而让秤短斤少两。

  市场开放后,杆秤需求量大增。上世纪70年代末,刘庆文办了执照,卖秤也由“地下”走到“地上”,可以光明正大地赶赵县集了。赵县大集距沟岸30多里地,那时候,赶赵县集卖秤的仅有3家,其他两家一家是焦家庄的,另一家为大琉璃的,卖秤的摊点固定在东马道,刘庆文驮来的杆秤每集都卖得剩不下。

  刘庆文说,做秤的秤杆选料极为考究,坚实耐用不易变形的木材才是上等的材料。在刘庆文眼里,楠木最好,其次是枣木和杏木。选用这样的材质,做出的秤杆才能不走形不崩裂,而且不管晴天下雨都可以用。

  刘家现在还保存着一杆楠木老秤,这杆秤出自他父亲之手,一直没舍得卖,留作自家用。

  轮到刘庆文赶赵县集开始卖秤的时候,已经有了卖半成品原料的,到赞皇县就能买到一头大一头小的杆秤原料;河南有专门制作各种提豪和抬豪的;邻村贾吕村的铸造厂可以定做各种不同重量的秤砣。半成品的出现,减轻了刘庆文不少的劳动强度。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