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市桐梓县行政区划

2019-08-26 11:41:0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容与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明万历二十九年,置桐梓县,下辖7里:东流里、蒿芝里、葫芦里、大溪里、夜郎里、娄化里、溱溪里;1958年8月,实行“政社合一”,9月,全县行政建置作重大调整。

  区划沿革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桐梓县,下辖7里:东流里、蒿芝里、葫芦里、大溪里、夜郎里、娄化里、溱溪里。

  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县辖7里为5里:溱溪里、芦溪里、东芝里、夜郎里、娄化里。里下设10甲,夜郎里多设1甲,共51甲。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里设区,全县有区7个:第一区区署在县城,第二区区署在响水田(后迁高桥),第三区区署在花秋坝,第四区区署在新站,第五区区署在松坎,第六区区署在兴隆场(今万盛境内),第七区区署在狮溪口。

  民国2年(1913年),调整区以下建置,区下设保,保下设甲,全县编为7区110保。

  民国15年,县长刘尚衡始在桃子荡、青山、水坝塘、羊磴、文冲溪等处各设分区。

  民国21年,调整县以下建置,编为区、乡、镇、闾、邻。

  民国24年,改县下建置为区、联保、保、甲4级。全县编为7区43联保345保3627甲。

  民国30年,废联保,撤原7区,设1直辖镇、3区署、7镇、23乡、322保、3070甲。随后逐年调整,至民国37年为县辖1直辖镇、3区署、7镇、23乡、290保、2718甲。

  解放初期,计设7区、22乡、7镇、287保、2532甲。

  1950年6月,全县划为11区、29乡(镇)。

  1952年1月,全县11区改编为14区。4月恢复为11区。

  1952年6月,各区试点撤大乡建小乡,至1953年4月,全县建乡完成,共建132个乡(镇、街)。

  1954年4月,全县132个乡(镇、街)调整为159个乡(镇、街)。

  1955年4月,改各区数序称谓,冠以区驻地地名。

  195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兴隆区17个乡划属重庆市南桐矿区(今万盛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